多地汽车“国补”暂停与重启,市场走向几何?

发布于:2025-08-19 阅读:0
近期多地调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部分暂停“国补”,部分重启。资金消耗过快、投机行为等是暂停原因。紧凑级15万以下车型受冲击大,后续政策将调整,更精准规范,有望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

近期,全国汽车市场掀起了一阵“国补”调整的波澜。多地纷纷对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做出改变,有的暂停,有的重启,这一系列操作引发了广泛关注。

汽车国补

8月17日,湖北省武汉市、襄阳市发布公告,自2025年8月19日24时起暂停实施汽车置换更新政策,不过汽车报废更新政策继续实施。进入8月,青海、贵州、内蒙古等地也暂停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内蒙古部分地方连汽车报废更新政策也暂停了。

其实,早在之前,湖南、河南、安徽等省份的多个地区就已暂停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重庆、许昌、惠州、沈阳等地区上半年就按下了“暂停键”。

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吴盖表示,今年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1月和4月已分两批累计预拨1620亿元,近期下达第三批690亿元,剩余资金10月下达。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暂停置换更新政策并非终止。如贵州省因平台系统技术升级改造,全省汽车置换更新活动停止,具体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与此同时,多地又重启了“国补”。8月18日,湖北省武汉市商务局官网撤回了暂停“国补”的公告。甘肃、广西、重庆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也已重启,采用“先领先得”机制并规划资金额度。重庆追加3亿元用于三季度补贴,分月投放。

一些地区还调整了补贴申领方式,河北、云南等地推出汽车补贴限量“抢券”模式。

为何会出现多地“国补”暂停的情况呢?资金消耗过快是一方面。今年中央下达3000亿国补资金,上半年消耗就超1500亿,超过总预算50%。“618”大促预计6月单月消耗500亿,上半年支出占比将达70%。

但更重要的是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巨额补贴吸引下,部分车商或个人通过套利骗补加速补贴额度消耗。0公里二手车套取补贴形成灰色产业链,车企压给经销商的车卖不出,转卖给二手车商,二手车商通过报废车辆换置换标的,再卖给消费者套现。这不仅挑战政策公信力,侵害正常消费者权益,还加剧市场内卷。

以旧换新

国补暂停后,紧凑级车型市场受冲击最大,15万元以下车型尤为显著。从规模看,紧凑级车占乘用车市场35%-45%份额。从消费水平看,这部分消费人群对价格敏感,补贴没了可能影响购车决策。车企出售低端车型利润空间有限,难以给出国补力度的补贴,销量会承压。

对于消费者来说,购车成本可能增加。不过,国家政策到年底才终止补贴,地方会陆续拨付补贴款。即便国补终止,车企也会留缓冲时间。

后续国补政策调整是必然的。会更强调“对号入座”,精准下发。目前已采取禁止跨区使用、限额分配等规则强化调控。对零公里二手车的整治也已启动,如广东、江苏严查二手车交易发票,部分省份核查短期内重复过户车辆。

汽车市场

随着政策公平化、透明化,真实需求将显现,倒逼车企远离价格战,回归价值战,促进汽车行业良性发展。总之,这一轮汽车“国补”的调整,将给市场带来新的变化和机遇。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汽车国补 以旧换新 补贴政策 汽车市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