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时节:感受盛夏酷热与文化韵味

发布于:2025-07-17 阅读:1
小暑到来,暑热难耐,“温风至”是其初候特征。自然万物经受考验,文人诗词描绘清凉快意。荷花象征“心之静”,传统意象绘画与之相通。同时介绍小暑各候变化、天地阴阳及养生知识,还有画家徐冬冬《四季》组画展现节气神韵。

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小暑节气来临,意味着夏天只剩最后一个月。《说文解字》提到“暑,热也”,小暑虽不是最热,但暑气已浓。“我与烤肉之间,只差一撮孜然”,这句网络语生动调侃了小暑的炎热。

小暑节气

小暑初候“温风至”,天地间布满炙热潮闷的空气,风也是裹挟着热浪的温风,且到达极致,如同大蒸笼。树叶打蔫,高粱、玉米耷拉着头,动物在阴凉处躲避。古人云“心静自然凉”,小暑是人体阳气最旺盛时,养生重在“心静”。荷花是小暑最美之花,它亭亭玉立在热浪中,代表着“心之静”的境界。画家徐冬冬从荷花中体会到“心造境”的艺术思想,其《四季》组画中的《小暑·初候温风至》,用色块撞击表现暑热之气。

小暑二候“蟋蟀居壁”,蟋蟀离开田野到墙角避暑。此时,暑热深入,密林绿意厚重,晚霞绚丽。南宋陆游的《苦热》、金代庞铸的《喜夏》、宋代苏舜钦的《夏意》,分别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暑的景象和心境。徐冬冬的《小暑·二候蟋蟀居壁》融合了传统意象绘画与西方印象绘画的特点。

小暑二候

小暑三候“鹰始鸷”,入伏后,雄鹰翱翔高空躲避热浪。“伏”字描述了此时天地变化,阴阳之气相生相薄。这个时节的鲜果味道独特,给人们带来享受。徐冬冬围绕阴阳之气变化创作《四季》组画,《小暑·三候鹰始鸷》用色彩表现天地之变。

在小暑时节,各地高温持续,网友有诸多调侃。如北京受大陆暖高压脊控制和太阳辐射影响,出现“干热暴晒”天气,专家给出科学防暑建议。佛山举办夏令养生中医药文化节,医生提醒防暑防湿,介绍祛暑湿方法和中暑处理措施。

高温天气

总之,小暑不仅带来炎热,还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养生智慧,我们可以从自然变化、诗词绘画中感受其独特的韵味。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小暑节气 高温天气 传统文化 养生 绘画艺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