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旅客冲200多枚鹦鹉蛋下水道,海关救助孵化引关注

发布于:2025-08-17 阅读:0
8月1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查获一入境旅客携带240枚鸟蛋,235枚为鹦鹉蛋,涉及15种国家保护鹦鹉。旅客将部分蛋冲入下水道,海关救回223枚,37枚成功孵化。此事件暴露濒危物种走私问题,海关提示非法携带将担刑责。

8月16日,海关总署发布一起令人震惊的案例。日前,广州海关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旅检进境渠道查获了240枚鸟蛋。经技术机构鉴定,其中235枚为鹦鹉蛋,且涉及15种鹦鹉,均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鹦鹉蛋

事情是这样的,广州海关所属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关员在对一架进境航班进行监管时,发现一名旅客行为异常。该旅客在行李提取区域徘徊,神色紧张,迟迟不肯前往海关监管区,随后进入洗手间长时间逗留。海关关员察觉到不对劲,前往洗手间查看,竟在马桶内发现4枚鸟蛋。

海关关员将该旅客带回海关监管区进一步查验。在旅客的行李箱、背包、手提包中,发现多个熟制鹌鹑蛋、卤蛋等食品包装袋,而袋内装有用棉花、纸巾、锡纸包裹的鸟蛋13枚。经询问,该旅客承认部分鸟蛋已被冲入洗手间的下水道内。

海关关员立刻联系有关部门协助,打开洗手间下水管道,救回被冲走的鸟蛋223枚,累计查获240枚鸟蛋。不过,大部分被遗弃的鸟蛋已出现明显破损。

广州白云机场海关依法将该批鸟蛋送至专业救护机构进行救助,令人欣慰的是,其中37枚鸟蛋成功孵化出鹦鹉。经送技术机构鉴定,该批鹦鹉及其余未孵化的鸟蛋共涉及15种鹦鹉,均为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其中,绯红金刚鹦鹉、非洲灰鹦鹉、蓝黄金刚鹦鹉、彩虹吸蜜鹦鹉、黄领吸蜜鹦鹉等14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列明保护物种。另有5枚鸟蛋因破损严重、未能提取到遗传物质,无法确定具体物种。

海关查获

从这起事件可以看出,该乘客的行为指向跨国濒危鹦鹉走私。相比运输成鸟,鸟蛋具有隐蔽性强、检疫漏洞、孵化溢价等走私优势。涉案的14种鹦鹉均属《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Ⅱ物种,按查获235枚蛋估算,走私成功潜在利润超千万元。

该旅客“冲入下水道”的行为也有其犯罪心理与策略。一方面是为了毁灭关键证据,降低量刑风险,保护产业链;另一方面是干扰执法效率,故意制造混乱拖延时间。

这起事件背后很可能存在完整犯罪网络,源头是东南亚/非洲盗猎窝点收购鸟蛋,运输利用旅客“蚂蚁搬家”分散携带,境内有专业孵化基地接手,销往地下宠物市场或“异宠”玩家。

海关提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规定,除合法持有《濒危物种允许进出口证明书》并按规定办理海关手续外,禁止贸易、携带、寄递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进出境,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即便该旅客销毁部分鸟蛋,按实际查获223枚孵化37只的结果,涉案价值仍远超刑事立案标准,且故意毁灭证据将从重处罚。

此次事件也警示我们,野生动物犯罪已从活体运输转向更隐蔽的卵胎走私,需强化出入境风险布控与生物证据固定技术。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入境旅客 鹦鹉蛋 海关查获 野生动物保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