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开启“生前整理”潮流,拥抱轻盈人生
如今,95后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生活,24岁启动“生前整理”。“生前整理”源于日本“终活”,95后将其提前践行。他们清物品、理钱财、筛关系等,与长辈生死观不···
2025-08-15
在当今社会,一种新的潮流正在95后群体中悄然兴起。刚满三十的95后,已经开始“生前整理”了。对于佛山95后女孩小云来说,她的“生前整理”之旅开始得更早。
22岁时,小云入坑极简生活。她爱上了“少物的清爽”,享受着对生活的掌控感。在极简生活的影响下,她开始思考如何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简洁和有序。
24岁时,小云启动了“生前整理”。这一理念打动她的地方在于,“不只是为了现在活得轻松,更是为了以后走得利索,不给家里人添麻烦”。她意识到,提前做好人生的整理,能够让自己和家人在面对意外时更加从容。
26岁时,小云一生体面的爷爷骤然离世。留给家人的告别时间只有短短一天,翻箱倒柜寻找重要物品有如大海捞针。这次经历让她坚定了要系统性地进行“生前整理”的决心。随后一年,她在《此生未完成》《人生除此无大事》《我是遗物整理师》《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等书籍及影视作品中找到更多共鸣。
“生前整理”的概念兴于日本,最早叫作“终活”,意思是“为人生终点而进行的准备活动” 。2012年曾入选日本年度流行语大赏。有报道称,四分之一的日本年轻人,已经开始“生前整理”。
在深度老龄化的日本,“终活整理”“生前整理”是指在一个人精力尚可之时,力所能及地处理好身后事。这其中包括整理个人房产、金融资产、医疗保险、个人日记、私人影音资料、电脑与手机数据等,以及提前写好遗嘱,妥善处置、陆续减少个人衣物、书籍和家居物品。其目的是确保意外发生时,资产能顺利传承,同时维护辞世后的隐私和尊严,减轻家人负担。
旅日作家李长声年过七十开始做“终活”。他认为,今天谈“终活”,其实谈的是生死观。日本因为“终活”成风,招来各行各业割韭菜。有卖墓地的,有卖理财的,还有卖“终活”日记本的。
2022年,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收到过一份礼物。相交多年的日企董事木村先生送给他一枚奖章。妻子过世后,78岁的木村决定开始做“终活”。他把收藏的数千本书都交给了旧书商,把衣服大多送进了垃圾箱,把多余的家具和家电叫垃圾处理公司拉走。家里只剩下一台冰箱、一套沙发、一个衣柜、一张床、一张办公桌,像住酒店一样,“干干净净,无牵无挂”。
年近七旬的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在著作《身后无遗物》中感慨,“人终有一死,没办法,但我舍不得。若身后不留一物地死去,实在很豁达,很利落”。
95后小云做“生前整理”的核心,是让一切重要事物清晰可循。为此,她做了五件事。
第一是清东西。定期处理闲置物品和电子文件,能不买的东西尽量不买。最实用的方法是给物品贴标签。比如老照片盒上贴“扫描后丢弃”,同学录写“拍照存档”,旧衣服标“捐小区回收箱”。“原则很简单,能存手机绝不占柜子。”
第二是理钱财。把八百年不用的银行卡注销掉,所有密码都统一加密保管,只告诉信任的家人怎么获取。房产证、保单这些重要文件,统一存放在家人知道的位置,里面再夹一张手写清单写清楚都有什么。家人急用时,三分钟就能找到。
第三是筛关系。定期清理微信好友和社交账号,那种几年没说话的“僵尸好友”直接删除。在小云看来,这不是冷漠,而是“想把时间留给半夜能打电话的朋友” 。
第四是写愿望。把想做的事列成愿意清单,更关键的是清空收藏夹。把小红书收藏的旅游攻略变成机票,把收藏的菜谱变成周末厨房实验。用“已完成”替代“收藏吃灰”,“这比列计划痛快多了。对了,记得要定期检查更新,把已完成项划掉!”
第五是留句话。小云简单写了份遗嘱初稿,大致记录了医疗救治倾向与身后事安排。像是万一重病时要不要插管、身后想怎么办……并把它和重要文件放一起。“虽然这个话题蛮沉重,但经历过爷爷的事后就明白了——清晰的意愿,是留给家人最后的体贴。”
在小云看来,两代人的生死观存在巨大差异。长辈们总觉得谈“死”不吉利,或者觉得“还早呢,想这么多干吗”。他们收拾东西更多是因为日常习惯,很少为“身后”做准备,重要东西放哪儿,可能只有自己清楚。
而年轻一代虽然也害怕死亡,却更能轻松地探讨生死话题。“我们并不觉得提前打算是晦气,相反,这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是在数字化时代,数据信息爆炸,提前理清楚并没坏处。”
许多人在经历过一场大病、一次大的人生转折或者亲人突然离世带来的混乱后,往往会更容易接受和实践“生前整理”的理念。“越早开始整理,越能避免未来的忙乱,也能让当下活得更清醒、更少遗憾。这也是对生命的自我管理吧!”小云说。
韩国遗物整理师金玺别在14年里亲历过1000个死亡现场。在他看来,人生在世,最后真正留下的不是金钱和地位,而是爱与被爱的记忆。他在《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中提出“圆满人生的七大守则”:养成日常整理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难以开口的话,请用文字写下来;重要的物品保管在容易找到的地方;不要对家人隐瞒病情。公开病情有助于获得支持并减少遗憾,也可避免亲属陷入自责;物尽其用是对生活的尊重,不要过度消费,也不要将珍贵之物束之高阁,等待“特殊场合”;请为自己而活,不要只为别人。过度为他人牺牲易导致自我迷失;活着时要多珍惜身边人,多和所爱之人创造更多美好回忆。
生前整理,其实是极简主义生活潮流的一个细小分支。它绝不是简单的断舍离,或者是扔东西,而是通过整理让生活保持秩序与流动。有网友说,“以前断舍离是看东西拿在手里是否心动,现在断舍离是拿在手里想一想要不要带进坟墓。”
小云2017年起开始践行“少即是多”的极简生活。她用4双鞋搞定四季,用一个登机箱搞定一周旅行,用一个“人生应急包”应对意外。“生前整理最大的价值,从不是面对死亡,而是珍惜当下。”当物品各得其所、密码妥善交代、重要文件有迹可循,小云的内心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踏实,“它让我更敢投入地去生活,更珍惜眼前的关系和体验。”
她说她最喜欢的是泰戈尔的一句诗:“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如今,95后女孩小云22岁入坑极简生活,24岁启动“生前整理”。“生前整理”源于日本“终活”,95后将其提前践行。他们清物品、理钱财、筛关系等,与长辈生死观不···
2025-08-15
近日,27岁声播女主播糖糖突发脑溢血去世。她常熬夜工作,休息不足。此事为年轻人敲响警钟,“老年病”正威胁年轻人,大家要平衡作息,关注健康。 8月13日凌晨,···
2025-08-15
8月13日晚,河南郑州一面馆内,3女子带4孩子就餐,因多次续面被拒与老板起争执。老板称规则是一人一碗面续面管饱,顾客不满给差评。事件曝光后引发网友热议,大家···
2025-08-15
江西抚州金溪县“金溪之眼”引发关注。因屋主不满征迁条件,公路绕行形成独特景观。2025年4月屋主一家因噪音搬离,此前这里成人气景点。如今房屋冷清,村支书称是···
2025-08-15
2016年,61岁上海王老伯娶小16岁任芳,结婚当天脑梗住院。此后身体变差,旧宅旧改获安置房与补偿款。“继母”任芳成监护人后,与继女王静对簿公堂。110万补偿款被···
2025-08-15
最新资讯
95后开启“生前整理”潮流,拥抱轻盈人生
27岁女主播糖糖突发脑溢血离世,“老年病”敲响健康警钟
3女子带4孩续面风波:规则与情理的碰撞
江西“金溪之眼”屋主因噪音搬离,“最强钉子户”故事后续待解
上海61岁老伯娶小16岁妻子,新婚脑梗补偿款被取至42元
高铁站“去泡面化”引热议,公共服务如何平衡多方需求?
网传“景区蹦极台坍塌”系AI伪造,技术鉴伪拆穿谣言
“变种怪兔”入侵美国社区,专家警告远离
72岁老人偷买三轮车试驾撞烂围墙,背后问题引人深思
女子“发霉”伤口引全网关注,折射全民健康素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