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杜宾犬未拴绳冲突追踪:处理结果引关注,文明养犬待提升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1
近日,江苏丹阳一小区内两只未拴绳杜宾犬与路人起冲突。养狗人登门道歉,事件看似解决,但杜宾属禁养烈性犬,不牵绳也违规。此事反映养宠公共问题,需强化法律约束,养狗人应具社会共处意识,平衡人与狗、个人与公共安全关系。

近日,江苏省丹阳市某小区内发生的一起杜宾犬未拴绳引发的冲突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杜宾犬

7月21日,红星新闻报道了该小区内两名养狗人因豢养的杜宾犬未拴牵引绳,与路过的他人发生争执。在网传视频中,路人声称要“打死狗”,养狗人则反呛“咬你了吗”。事件发生后,辖区派出所民警曾回应表示正排查养狗人。

7月22日,有消息传来,该事件已妥善处理,养狗人带着礼物登门道歉。涉事辖区物业公司负责人称,警方已找到养狗的当事人,双方在派出所见面协商处理完毕。同时,小区将会张贴警示语,提醒业主文明养狗、遛狗拴绳。

然而,这起事件远不止是简单的邻里纠纷。杜宾犬是丹阳市明令禁止饲养的烈性犬种。即便在一些不禁养的地区,根据动物防疫法规定,携带犬只出户也必须系犬绳。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更是将遛狗不拴绳导致他人伤害的行为纳入治安处罚范围。此次养狗人的行为,不仅漠视公共安全,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未拴绳冲突

冲突视频在网络传播后,养狗人的态度引发了舆论风暴。网友们纷纷指责养狗人的特权心态,认为他们“没咬人就没事”的思维逻辑,是对公共规则的漠视。公众的焦虑并非毫无根据,就在本月14日,当地还发生了一起“狗未拴绳咬伤人,狗主人拒赔称讹人”的事件。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当下城市里宠物狗数量众多,养宠引发的纠纷也屡见不鲜。大狗没拴绳、小狗乱排便、半夜狂吠、袭击行人等问题,一次次提醒我们,养宠不再是个人私事,而是需要社会治理体系介入的公共问题。

目前,国内多地都列出了禁养烈性犬名单,杜宾犬普遍在列。同时,多地的养犬管理要求中都明确提到,携带犬只外出时应牵绳。但在实际执行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些三四线城市或小城镇,宠物管理还主要依靠“自觉”,与一线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存在较大差距。

文明养犬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明确针对饲养禁养犬行为的处理办法和执行罚则。其次,社会管理应更加精细化,跟上养宠潮流。例如,多地通过立法要求饲养宠物登记办证、植入芯片,实现全流程管理。此外,强化法律的刚性约束,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也至关重要。

社区、物业等在日常管理中也应发挥积极作用。社区可以张贴警示语,警方可以开罚单,物业可以加强巡查。但最关键的还是每一个养狗人要具备“社会共处意识”,做到不养禁养犬、出门牵绳、尊重他人,把握好“人和狗的边界感”。

文明养犬,不仅是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也是对公共安全的维护。希望每一位养狗人都能成为文明养宠的践行者,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杜宾犬 未拴绳冲突 文明养犬 法律约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