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780元考陪诊师证却无单可接,订单究竟去哪儿了?

发布于:2025-07-21 阅读:0
社交媒体宣传陪诊师高收入,吸引众多人考证。但不少人花1780元拿证后无单可接。原来陪诊供需失衡,且市场存在不规范现象。各方正积极探索,期待人社部门指导,让陪诊师培训更规范,提升社会认可度。

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陪诊师”,常能看到月入1万到10万的宣传,相关培训机构也多与“高收入”挂钩。然而,不少考取陪诊师技能证书的市民,报名考证数月后却一单未接,他们开始重新审视陪诊师培训市场。

陪诊师

“陪诊师”是指经过培训,运用健康卫生和护理知识,陪同协助老年患者就医的人员。从事中医养生行业的沙女士,今年2月和朋友报名了上海明天培训学校的陪诊师课程,统一收费1780元。课程含3节理论课、1节实操课,考核通过发职业技能证书,还能挂靠平台接单。

但培训课程在部分学员看来“过于基础”。理论课多是生活常识,只有少量技能知识;实操课像参观,学员还没有专业教材。而且课程信息含量低,甚至有重复内容。

培训市场

尽管通过率高,学员都拿到了敲有三个盖章的证书,却发现无法在官方平台查询信息。派单也不在官方平台,而是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在微信群发布。真正的自主下单平台“安老护颐陪诊师”小程序,知晓度又不高。3个多月里,人工派单少且抢得快,这让部分学员觉得被夸大宣传误导。

记者走访发现,明天培训学校报名火热,但陪诊订单稀缺。浦东护理行业零工市场工作人员张燕表示,浦东每月陪诊需求约2、300次,一天不到10次,而持证陪诊师有400多人。老客户复购率高,很多会直接联系熟悉的陪诊师,剩下的订单才通过平台下单。

订单短缺

业内人士指出,以前陪诊多是黄牛,现在很多陪诊公司本质是代挂号,收费高。“陪诊”概念火爆,可能让黄牛重新炒作,影响人们对陪诊师收入和需求的认知。

今年1月,上海开展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但目前社会上陪诊师课程和证书自制现象多,质量参差不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虽有医疗陪诊顾问培训项目,但明天培训学校的证书不具备法律效力。

浦东养老服务和产业促进会相关负责人认为,陪诊服务规范化刚起步,缺乏细化方案,若提高培训标准会增加成本。他希望人社部门给予支持,规范培训机构。张燕也表示,零工市场会对陪诊师进行指导和考核,当前三方合作能减少职业风险,欢迎学员反馈意见完善工作。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陪诊师 培训市场 订单短缺 行业规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