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1
本文讲述多地守护城市记忆的故事。正定因文物保护文旅出圈;老西门历史与现代融合;柳州东门城楼见证兴衰。还有邓千武守护天门文物,渝中区挖掘历史、保护修缮文物等。这些地方传承历史,让城市古韵悠长,为旅游发展注入活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它们是岁月的痕迹,是文化的传承。这些“有记忆的城”,正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的探访。

城市记忆

河北正定,这座拥有1600多年建城史的古城,宛如一座露天古建博物馆。“九楼四塔八大寺”错落有致,“二十四座金牌坊”点缀其间,现存隋唐以来古建筑3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达10处。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来到正定工作,他前瞻性地提出“文化兴县”“旅游兴县”,推动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开创性的文物保护工作。当时老百姓缺乏保护意识,古城墙受损严重,习近平痛心疾首地表示“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他主持全县文物的普查建档工作,制定文物现场保护规划,为正定保住了文化古城的文物“家底”。1984年,他还向上级争取到172万元古建筑修缮专用款,对隆兴寺进行了抢救性修缮,让千年古刹重放异彩。这些富有远见的决策和部署,让正定文旅逐渐出圈,2022年接待游客530.58万人次,2023年超1500万人次,2024年上半年就超过3397万人次。

常德老西门,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巧妙融合,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典范。下沉式广场“葫芦口”利用高低差打造传统意境,成为市民观演、休憩的城市客厅。拥有2200年历史的护城河,曾因城市扩张被埋入地下,如今通过“海绵城市”技术,重现“十里画廊护城河”的古城记忆。矮城墙碉堡静静站立,见证了常德会战的惨烈和老西门的蝶变。窨子屋承载着常德人的情感,钵子菜博物馆则以常德特色饮食文化为主题,成为街区文化符号。

历史文脉

柳州东门城楼,始建于明洪武时期,历经600多年的风霜刀剑,见证着柳州城的兴衰荣辱、发展壮大。它是柳州五座古城门中迄今仅存的一座,也是广西保存较为完整的明代城门楼。城门右边墙壁上镶嵌的石碑,刻着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时写下的著名诗篇,为城楼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以来,东门城楼就有“喜门”之称,学子、官员进京都从这里出发,结婚嫁娶、商贸往来也多出入此门。

“天门好人”敬业奉献之星邓千武,在文博事业上奋力耕耘了十八载。他带领同仁发掘抢救文物古迹,寻踪觅迹整理史料。2006年,武荆高速施工发现古墓葬,他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赴现场,把“家”搬到考古现场,24小时轮流值守,最终发掘出彭家山楚墓,出土文物465件,填补了天门战国时期的文物空白。他还参与晚清“华中第一豪宅”胡家花园的保护工作,让这座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

重庆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高度重视文化保护工作。老鼓楼衙署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佐证了重庆在南宋时期的重要地位,对保存城市记忆、延续城市文脉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渝中区还陆续发现了太平门遗址、朝天门城墙等一大批“历史化石”。在文物保护修缮方面,渝中区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法国领事馆旧址的修复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修复后的建筑让老人回忆起解放前的繁华,充满了乡愁。

文物保护

失落的“记忆之城”知子罗,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和集市,如今虽已不复往日的繁华,但却保留着六七十年代的建筑风格和氛围,吸引着众多都市人前来追思怀旧。离知子罗仅5公里的老姆登村,因怒族文化村得到政府扶持,开起了农家乐,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两地联合打造的“老姆登·知子罗景区”,于2022年成功创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

酒泉之泉,宛如大地的眼眸,诉说着千年的秘密。西汉年间,霍去病西征匈奴凯旋,将御酒倾入泉中与将士共饮,酒泉之名由此而来。这段佳话为清泉披上了传奇色彩,也让它成为酒泉人情感的寄托。酒泉四季不结冰,水位随季节变化呈现奇妙景象,它见证了酒泉人的生活点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酒泉人成长。

这些城市的故事,是“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理念深入人心的缩影。它们让我们看到,守护城市记忆,传承历史文脉,不仅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有记忆的城”,感受历史的魅力,传承文化的力量。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城市记忆 历史文脉 文物保护 旅游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