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火爆到衰落:“俄罗斯商品馆”的兴衰之路

发布于:2025-07-22 阅读:0
曾经全国遍地开花的“俄罗斯商品馆”,如今却陷入闭店潮。杭州多家商场中庭的店铺已撤店,仍营业的店生意也下滑。其衰落源于虚假宣传、价格虚高、加盟乱象等问题,未来俄货市场或回归透明渠道。

去年年底,以蓝色招牌为标志的“俄罗斯商品馆”在全国迅速铺开。但消费者发现,不少此类门店虽打着俄罗斯名头,销售的商品却产自黑龙江等地。潮新闻记者对此展开调查,如今再次走访,揭开了“俄罗斯商品馆”的现状。

俄罗斯商品馆

不少开在商场中庭的“俄罗斯商品馆”已撤店。住在杭州上城区的曹女士发现,国芳天街商场一楼中庭的“俄趣哆”俄罗斯商品馆突然没了。商场工作人员称,该店只在“年货节”期间开设,2月底撤铺。同样,上城区西子丁兰广场的“俄罗斯商品馆”也一两个月前撤店,原因不明。韩女士表示,这些店顾客少,且很多商品是国产,价格还贵,是“智商税”,身边朋友大多不买。

仍在运营的门店生意也下滑,促销成标配。3月25日,记者走访杭州新天地购物中心的一家“俄罗斯商品馆”,招牌已修改,顾客寥寥,入口处摆满临期打折和促销商品,还有“59元代100元”的优惠。武林路的“俄罗斯商品馆”同样冷清,店员称生意一般,部分商品做促销,如俄式提拉米苏蛋糕“第二件1元”。

商品促销

记者以投资加盟身份咨询,店长坦言生意差,客流量减少一半以上,日客流量仅200人左右。日均营业额从开业时半个月100万,降至现在5000到8000元。生意受影响原因多样,一是门店增多导致生意分流,二是不正规展销会卖假冒伪劣产品影响口碑,三是“俄罗斯商品馆卖的不是俄货”的讨论带来负面影响。

“俄罗斯商品馆”的衰落并非偶然。虚假宣传、价格虚高、加盟乱象等问题侵蚀其根基。国产商品贴俄标冒充进口,线下售价远高于线上。快招公司圈钱跑路,加盟商血本无归。消费者因情怀购买,却发现商品口味不符习惯,复购率极低。

闭店潮

随着监管介入和消费者理性觉醒,其衰败成定局。多地立案调查,虚假宣传门店遭严惩,社交媒体热议致口碑崩塌。供应链脆弱、快招模式不可持续,注定其失败。未来俄货市场或将回归跨境电商、官方授权店等透明渠道,消费者购买时也会更注重品质和来源。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俄罗斯商品馆 闭店潮 商业兴衰

相关文章